盡管近期昌樂藍寶石價格大幅上漲(詳見本報11月18 日三版報道),但在昌樂寶石城管委會主任趙世軍看來,這還遠遠不夠。趙世軍向記者介紹,藍寶石學名剛玉,硬度為摩氏9級,與鉆石、紅寶石、祖母綠并列世界四大名貴寶石。紅寶石漲了,祖母綠漲了,藍寶石現在的價格還“無法體現其世界名貴寶石的價值”。
在昌樂縣藍寶石礦區長大的程曉鵬,現任昌樂縣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他收藏的兩顆寶石,5 年前經央視鑒寶欄目組專家鑒定,單顆市場價已超過25萬元,今年業內評估價已過百萬元。和程曉鵬一樣,大凡持有幾粒上好藍寶石的昌樂人,不經意間都變成了百萬富翁。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昌樂,靠寶石發財的大致有兩類人:一是藍寶石礦主及礦區村民。昌樂縣五圖鎮辛旺村周邊、方山一帶是藍寶石富集區,附近有眼光的村民組成開發聯合體,成為先富起來的一群;還有不少村民,或挖礦或加工,家家戶戶爭做寶石產業鏈上的一環,也成為富裕戶。
另一類是寶石城里的經營業戶。在占地幾十萬平方米的昌樂寶石城,經營藍寶石、鉆石、黃金、白銀、玉器、翡翠、水晶、珍珠、瑪瑙等珠寶生意的業戶共300 多家,其中100多家專營藍寶石生意,其主人都是當地人。昌盛珠寶總經理張龍中經營一家集開采、切磨、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的藍寶石公司,“鎮店之寶”是一顆 760 克拉的深色藍寶石。5年前,張龍中給自產的藍寶石注冊了一個商標“豪爾曼”,在香港及東南亞市場創出了品牌。
在世界寶石文化中,藍寶石以其深沉、莊重的色彩和神秘、夢幻般的光澤,被賦予智慧與吉祥之意。在星海珠寶行總經理趙光輝看來,藍寶石是一種珍寶,傳世可承載感情,把玩可寄托心緒,應該賦予它文化與靈魂。基于此,從5年前開始,趙光輝給店里出售的每一顆寶石都起了個有韻味的名字,并給自己收藏的每一顆寶石賦詩一首。11月16 日,趙光輝給記者展示了他的數百顆藏品,這些礦物單晶體,因大小、純度、顏色、切工等各異,具有了獨一無二的特性,想買?一口價。
事實上,無論張龍中經營寶石品牌,還是趙光輝悟道寶石文化,昌樂寶石城里的近百個經營大戶,還有另一個重要身份,便是藍寶石收藏大戶。據透露,正是這些既掌握寶石資源,又懂得寶石運營行情的人,年初集結30多億元資本,大量囤積藍寶石,給市場造成緊缺行情。
這與和田玉、翡翠的炒作邏輯如出一轍。記者了解到,雖然昌樂號稱世界藍寶石之都,但藍寶石產業年產值卻不是太高,約 100億元。這樣的產業規模,易被資本掌控,從而引發炒作。
趙世軍介紹,近幾個月來,已有溫州、湖南、廣東、陜西等20多家企業找上門來,主動商談開采藍寶石礦事宜,每一家投資都不低于10億元,加起來已超過200多億元。不僅如此,美國博得公司毫不避諱地稱,不同于黃金等傳統成熟礦藏,藍寶石升值潛力大,運作空間大,愿以任何合作方式在昌樂開發藍寶石礦。
“你說,超過200億元的巨資對于一個年產值只有100多億元的藍寶石產業來說,意味著什么?”趙世軍問記者。記者尚未接話,他便自問自答:漲價!漲價!
不過,記者了解到,昌樂寶石城管委會已經開始醞釀成立自己的寶石開發、銷售公司,以便在大資本進入時,能夠及時出手調控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