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寶界,卡地亞、梵克雅寶、蒂凡尼等頂級珠寶大牌蜚聲國際,但它們幕后都有著一位深藏功與名的珠寶代工制造商—— 奧斯卡·海曼(Oscar Heyman),或許聽起來知名度并不高,但實際上,它在珠寶圈里早已有著極高的“江湖地位”。它從頂級大牌幕后的珠寶制造商,一步一步成長為能與之分庭抗禮的獨立品牌,猶如一部“代工王者”的傳奇發家史。自1912年以來,來自美國紐約的奧斯卡·海曼家族憑借著精細的手工珠寶制作技藝與華麗唯美的設計風格而聞名于世界,被業內人譽為“珠寶商的珠寶商”。請與國際鉑金協會(PGI?)一起感受王者制造的成長史,一探這個有著深厚底蘊的珠寶品牌是如何傳承創新,續寫鉑金的瑰麗傳奇。

作為品牌創始人的奧斯卡·海曼和他的兄弟們,早在學徒時期就已經接觸了當時珠寶界最新的鉑金制作工藝。隨后,他們師從俄國皇家珠寶工藝大師Fabergé,接受嚴格培訓,為日后不斷地創造出舉世聞名的華麗珠寶打下堅實基礎。歷經百年,今天的奧斯卡·海曼已成長為能與大牌們分庭抗禮的獨立品牌,從鉑金切割、鑲嵌到販售,從不借他人之手,總是以最美麗的材料創作出獨一無二的瑰麗珠寶。

奧斯卡·海曼曾經說過:“珠寶從來不應該淪為重新設計的對象,它應該像繪畫藝術品一樣,魅力永存”。知行合一,奧斯卡·海曼往往能將普遍的設計元素演繹出靈動藝術形態,呈現了一件件藝述百年的經典珠寶作品。1939年,奧斯卡·海曼的“ 三色堇、蘭花、梔子花”3枚胸針在美國世界博覽會中取得金獎的最高殊榮。從上世紀30年代至今, 奧斯卡·海曼的花卉造型珠寶始終經久不衰,以堅韌鉑金勾勒出輕巧玲瓏的層疊花瓣,互相交迭組成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花卉造型,晶瑩的鉑金花朵在各色寶石裝點下愈發生機盎然。

1972年,奧斯卡·海曼為登月的阿波羅 16 號宇航員制作了阿波羅任務太空飛行獎章,這枚曾被帶上月球的獎章以鮮明的主題、生動的構圖以及玲瓏立體的創意杰作,展現了對于浩瀚星際的的欣賞與敬意。1972年, 理查德·伯頓輾轉購得一顆69.42克拉的梨型飾鉆,贈與愛妻伊麗莎白·泰勒,并以二人名字為它命名——泰勒-伯頓鉆石。這顆珠寶界的傳奇名鉆被鑲嵌在由奧斯卡·海曼設計的項鏈上,獨特匠心與超凡工藝為珍貴鉆石注入輕盈和靈動的生命力,讓這顆價值不菲的愛情之鉆Taylor Burton讓世人銘記。

自創立伊始,奧斯卡·海曼不斷探索堅韌耐久的材質,賦予珠寶作品盎然的生命力。每每有靈巧輕逸的設計靈感時,奧斯卡·海曼默認的首飾制作金屬,就是鉑金。品牌深諳鉑金與生俱來的堅韌屬性,在多種極端的環境下都能保持穩定,巧妙使用鉑金材質來鑲嵌各色寶石和珠寶,并對其進行革新,旨在提升珠寶作品美感。隨著時代發展,鉑金的制造技藝也在不斷精進,這無疑激發了首飾設計更多創新潛力,工匠們嘗試使用新的彎曲和扭轉方式來鑲嵌寶石,打造出鉑金首飾的各式形態。奧斯卡·海曼的現任主席湯姆·海曼評價道:“鉑金是一種非常優雅的金屬,它的天然純白不僅象征著無瑕的高貴品質,更彰顯著內心的堅韌力量,使其能世代傳承。”

不僅僅是奧斯卡·海曼,20世紀初,鉑金因其堅韌恒久的質地和純粹的質感而受到全世界的追捧,被各大品牌廣泛應用于珠寶制作中,掀起一陣風華絕代的鉑金珠寶新浪潮。同時,鉑金也被奉為裝飾藝術時期的代表金屬,它在裝飾藝術風格的珠寶、鍍金的建筑設計和閃閃發光的鏤空花絲中屢屢出現。鉑金的自然光澤與各色珍貴寶石搭配相得益彰,與鉆石的配搭堪稱完美;它延展性極佳,用于精細繁復的加工,作為爪鑲能最大程度呵護寶石亦更顯華貴。

走進百年芳華的鉑金世界,奧斯卡·海曼等珠寶大師們憑借極具創意的巧思與設計歌頌著鉑金的堅韌,徜徉在鉑金與鑲嵌工藝的對話之間,以對細節的極致追求詮釋匠心工藝,為每件作品注入神奇魅力。時光流轉,如今鉑金行業的革新先行者們,不斷嘗試新興技術和鑄造方式,并將3D金屬打印技術,粉末增材技術等也運用其中,用最精湛的工藝打開鉑金首飾的疆界,不斷提升鉑金的延展性與韌性,將鉑金首飾承載的意義以創新形式呈現,從而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未來,國際鉑金協會(PGI?)將會繼續邀請更多行業大拿以獨特視角風尚解讀鉑金魅力,志在把鉑金這一貴金屬打造成為珠寶行業的革新先行者。借此契機,也希望鉑金首飾設計及技術人才能挑戰既定感知與思維,挖掘鉑金首飾潛藏的設計與工藝能量,將鉑金首飾設計力量推向新的高度。
seline;">關于國際鉑金協會(seline;">PGI?seline;">)
國際鉑金協會(PGI?)成立于1975年,致力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鉑金首飾,同時也為各個階層的人群包括制造商、設計師、零售商和消費者等提供技術、銷售及咨詢服務。在中國,國際鉑金協會(PGI?)致力培養和引導中國消費者對鉑金首飾的喜愛,為推廣中國市場的鉑金首飾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并已取得巨大的成績。2000年始,中國已經一躍成為全球鉑金首飾消費的最大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