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特區東北角,由布心路、田貝四路、翠竹路以及文錦路組成了一個近似于矩形的水貝工業區,約12萬平方米的空間內,30多棟廠房、十余個大小不等的黃金珠寶交易中心、無數破舊的居民樓擁擠在狹小的街道兩旁。
這里生存著2000多家珠寶加工廠及手工作坊,以及數萬名黃金珠寶從業者,程琳(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專家分析,周生生事件主要表現為貴金屬純度與標注值不符,究其原因,是產業鏈條上的問題。
制造過程暗存隱秘空間
據程琳介紹,其之前所在的珠寶廠就是香港“周生生”品牌的代工廠之一,“周生生這樣的大牌給工廠的加工費相對算比較高的,但是現在加工廠競爭激烈,把加工費壓得很低了,有些小工廠請的工人是新手,打磨過程中不小心金損耗率大,會導致產品含金量偏低。”“由于國內銷售的黃金珠寶70%的產品產自深圳羅湖眾多的代工廠,因此監管產品質量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程琳說。
據悉,近幾年珠寶品牌瘋狂擴張,很多都以加盟的形式招商擴店,一些長久混跡于珠寶行業的加盟商也逐步與部分代工廠建立合作關系,或者通過中間商,借用加盟的品牌平臺,私下向代工廠下訂單獲得廉價的貨源,獲取高額的渠道收益。
珠寶品牌毛利率不高
“事實上,珠寶品牌的毛利率也不高,我們像賣白菜一樣在賣珠寶。”周大福珠寶湖南經銷商在周大福2010年招商年會上表示。
據周大福總經理黃紹基向記者透露,在該公司產業鏈中,其鉆石系全球鉆石壟斷商戴比爾斯的82家看貨商之一,省略了鉆石中間貿易商交易成本,且周大福70%-80%的產品依靠公司自有工廠提供,而該公司珠寶銷售的利潤率也僅為15%,屬在行業內最高的企業之一。“黃金珠寶產業是一個依靠精細化管理的產業,其生產鏈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成本差距,因此,也是資源優勢產業,沒有資源優勢的企業,只能在上游壓榨代工廠,下游以價格戰取悅消費者,走中低端產品路線。”黃紹基說。
珠寶鑒定無統一標準
通常情況下,大品牌都有自己的質量檢測中心,對貴金屬進行質量把關,而鉆石珠寶類產品一般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進行檢測。珠寶鑒定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同部門對于珠寶首飾的鑒定也不一樣。
目前,全國珠寶鑒定機構有上百家,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幾家到十幾家不等,檢測一顆普通鉆石戒指的費用約10元到50元不等,1克拉以上的鉆戒檢測費會花上100元,而代工廠的加工費用也只有一兩百元。“若黃金珠寶在電子商務渠道的低價競爭擠壓下,難免會在檢測成本上通過與部分檢測機構批量合作,粗略過關。”程琳認為。據《21世紀經濟報道》





